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乡协西夏文化发展联盟鲁卫东副主席参加南京剪纸高研班
中国乡协西夏文化发展联盟鲁卫东副主席参加南京剪纸高研班
点击数: 7404 发布时间:2018-03-01

  

   

         中国领导干部网宁夏频道(即宁夏领导干部网)南京讯:2017年年底,由文化部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宁夏自治区剪纸高研班一直在南京培训学习25天之久。有中国乡协西夏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资料数据库战略合作工艺美术大师、宁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鲁卫东老师也参与其中!参加南京剪纸高研班深造、调研学习圆满结束已荣归故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期培训——回族剪纸技艺培训班在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开班。来自全区各市县的57名剪纸非遗传承人及学徒学员将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由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作为首期培训高校,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年内还将完成贺兰砚雕刻技艺、刺绣、山花儿、回族乐器的培训。本次培训师资包括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宁夏民族艺术研究所、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的非遗专业教师,以及宁夏非遗专家库成员、民间艺人、工艺大师等。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开设了素描、中国画线描、图案、书法等专业课程,以及中国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遗产品营销等理论课程,还安排学员到回族剪纸项目传承保护基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增强学员剪纸实际操作能力。

     

        南京剪纸是中国剪纸的著名产地之一,早在三百多年前评事街、笪桥一带就流行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其中以斗香花和喜花著称于世,斗香花的题材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而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寓意丰富。南京剪纸因其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目前,正在从事“南京剪纸”传承工作的传承人共计7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2人和区级2人。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主要在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从事剪纸的创作和演示,所在的区域为南京市玄武区。其他一般性传承人则分布在民俗馆、夫子庙街区、湖南路商业街等地区。现阶段由于“南京剪纸”传承人脉络还比较单一,在保留传承项目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南京剪纸项目种类还需进一步拓展。

       “南京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南京市政府、玄武区政府不断加大对该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力度,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深入调查了“南京剪纸”现状,陆续征集剪纸传承人作品及资料。重点对65岁以上老剪纸艺人的资料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工作,采用影像录制、口述史、口述技艺记录整理等方式。其次,保持常年对剪纸艺术进行推广宣传和研讨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剪纸技艺培训班(公益性),以传承南京剪纸技艺。同时定期举办剪纸技艺优秀作品大奖赛。于此期间,每年还举办剪纸技艺学术研讨活动,以提高剪纸艺术的理论和技艺研究水平。还经常举办剪纸作品展,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会展、学术交流及宣传推广活动。每年暑期利用青少年夏令营免费进行义务教学,以培养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与爱好。近几年来,南京剪纸更是频繁走出国门,娴熟的绝活使在场参观者赞不绝口,也让海外友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由此,“南京剪纸”的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性开展。

        “南京剪纸”自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保护单位为民间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平台和创作空间。经常利用各种媒介方式,把剪纸艺术带出国门,向世界人民展示其多姿的风采,许多国际友人在参观剪纸艺术展演后,都争相购买和收藏剪纸艺术家们的佳作。在此期间,还时常与一些高等学府和专业机构进行交流和互动,安排剪纸技艺大师在南京市剪纸培训基地、大专院校及中小学等开展技艺传习和演示活动达数十次,在各校园引起很大反响,剪纸艺术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

        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南京剪纸”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后继乏人状况令人担忧。传统剪纸产品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并不被重视,真正愿意认真学习钻研剪纸技艺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同时,老一辈剪纸艺人多已步入老年,后继传承人学艺不精的情况也实际存在。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机制的制定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管理工作不够健全,保护工作缺乏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不够完善。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在全市还没有全方位展开,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了解也不够深入,认识还很模糊。(编辑:周云)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宁夏剪纸工艺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培训班开班】

       2017年12月2日上午,文化部、教育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第三期宁夏剪纸工艺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培训班开班典礼正式举行。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校长操阳,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李金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长曹娅丽教授,宁夏文化馆馆长吴昕,31位来自宁夏的剪纸工艺非遗传承人及人文艺术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开班典礼。

       仪式由曹娅丽教授主持,副校长操阳代表学院致辞,欢迎宁夏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群们的到来,为远道而来的学员们介绍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发展历程、旅游专业特色。江苏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李金芳向学员们介绍了江苏省非遗发展状况,并对本次研修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

       曹娅丽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历届非遗研培项目的教学成果,课程设计、师资队伍等,指出了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希望传承人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最后,宁夏吴昕馆长为学员提出了学习要求,并预祝本期培训圆满成功。

 

【附录:宁夏石嘴山市剪纸大师鲁卫东老师艺术人生】

 

 

         一把剪刀,几张彩色宣纸,咔嚓那么一剪,分把钟时间,打开来就是一件件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因为喜爱,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妇女组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手工艺剪纸班。近日,记者来到这个手工艺剪纸班,只见一张长条桌上摆满了红色宣纸,还有剪刀、铅笔等工具,一些学员正专心做着剪纸作品。

  “由于兴民村地处城乡接合地带,村上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年龄大的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为了让她们有精神寄托,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手工艺剪纸班,专门聘请也在辖区居住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鲁卫东为剪纸班的义务指导老师。”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春玲告诉记者。就这样,今年4月份剪纸班开班了,当时就受到很多妇女的欢迎,只要有空,每天下午20多名成员齐聚剪纸班成了大家不变的“约定”。

  提起剪纸班的老师鲁卫东,学员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没有老师的认真教授,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掌握剪纸技巧。”村民王菊花边说边举起手中刚剪好的“福禄”。鲁卫东是我市有名的剪纸艺人,近几年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听说街道要举办剪纸班,鲁卫东二话没说请缨来当老师。“剪纸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我打算把这种传统手艺一直传承下去。”鲁卫东告诉记者。半年多来,剪纸班的学员们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样式的“喜”字、惟妙惟肖的花朵等剪纸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以艺术享受,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精致的线条与装饰,同时还赋予了各种寓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班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生活的乐趣,还让大家找到了精神食粮。“自从学会剪纸之后,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了,邻里关系也比以前更加融洽了。”说起剪纸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村民王菊花乐呵呵地说。57岁的王菊花孩子都在城里工作,老伴也不在身边,闲暇时候的她就在家做做饭。年轻时就喜欢纳鞋垫、绣花的她剪起纸来也是得心应手,学了短短几个月就能剪出十几种图案。

 “希望有机会办一场属于她们自己的剪纸作品展览会,让大家看看她们的成果,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吴春玲说。(记者 李薇 李梦菲)

    【剪纸传承人鲁卫东:钢笔和剪刀“绘”出石市美景——观看鲁卫东展示他的长卷作品】

  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卫东,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人物肖像剪纸、即兴剪纸、命题剪纸、蒙眼剪纸……只要给他一把剪刀和一张纸,他就能够很快地剪出一幅图画,景、物、人都行,惟妙惟肖。记者了解到,鲁卫东最近有了新的创作计划:运用钢笔和剪刀,以红、黑两色为主,将石市标志性的景点“复制”出来,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从小喜欢工艺美术绘画画创作

  鲁卫东,1958年5月出生,重庆人,1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宁夏,在银川度过了童年。 

  鲁卫东的家位于大武口区发电厂,墙壁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剪纸作品,有风情万种的回族姑娘,有形象伟岸的毛主席头像,还有各式各样的生肖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门上画汽车”,鲁卫东说,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的一个同事用钢笔画的列宁头像,“当时就觉得怎么能画得那么好呢,特别羡慕。”受到母亲同事的影响,自此以后他更加热爱画画,经常自己在家练习,有时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 

  “连环画和电影就是我的‘老师’,看完连环画和电影,就常常把里面的人物画出来。”渐渐地,鲁卫东的画画技艺越来越好。这份爱好一直在延续,从初中毕业后到大兴公社下乡,到油裱社当工匠,再到大武口电厂当美工,画画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

  数十米长卷串起石市美景

  记者在鲁卫东的家中看到了一个数十米长的长卷,上面用钢笔画出了石嘴山市各县区的著名景点,景点达30余个。 

  鲁卫东说:“第一个地方是大武口区的追月桥,用了一天时间就完工了。”而黄河边的石嘴子、平罗黄渠桥、陶乐影视城、惠农浮桥和武当庙、石嘴山火车站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大部分被画进卷中。 

  说到创作起因,鲁卫东说,2014年他作为剪纸随团人员,去天津参加全国旅游推介会,在宁夏展位上进行表演。有一天,他去一条艺术街闲逛,发现全国各地基本都有手绘版景物,唯独宁夏没有,“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石嘴山手绘景物的第一人。”回来后,鲁卫东便开始着手准备。 

  选好景点,过去拍照,回来后再照着照片进行绘画。与其他手绘景物不同的是,在鲁卫东的画作上还有人物,要么是在广场上与孩子互动玩耍的父母,要么是在景区内拿着手机拍照的游人。鲁卫东说:“把人物加上去之后,画卷会显得更加生动,这也是其他手绘所没有的。” 

  鲁卫东的这一举动被石嘴山市博物馆馆长得知后,将其长卷在博物馆大厅里展出,受到市民好评。而为了完善作品,鲁卫东画了3个版本,精益求精。 

  “除了绘画,我还准备将这些作品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最近比较忙,所以目前只剪了五六幅”,鲁卫东说,全部作品完工后,他还准备出本书,起名《绘语石嘴山》,“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

  2008年与剪纸结缘

  1979年,鲁卫东成功进入当时的银川市油裱社,当了一位工匠艺人。扎花灯、绘彩车、画玻璃画、油家具、糊顶篷……在那个年代里,这样一份工作让鲁卫东学到了各色各样的手艺,而剪纸作为当时众多工艺的其中一道工序,被鲁卫东熟练掌握。 

  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北京)剪纸艺术大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六大赛区获银奖以上的300人云集北京,评委出题要求现场1小时进行命题比赛。“当时的命题是剪出比赛场所”,鲁卫东说,考场上,他用剪刀将比赛场所的建筑物全貌剪了出来。最终,他的剪纸作品入选十佳,“以前只是将剪纸作为一个兴趣爱好来玩,自从那次比赛获奖以后,剪纸成为我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离不开了。” 

  2010年8月,他的作品《宁夏回族婚俗》荣获“中国婚俗剪纸大赛”三等奖;2011年8月,作品《新年好》荣获“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优秀奖;2012年8月,作品《四方墙花》荣获“中国‘四花’剪纸大赛”》优秀奖……迄今为止,他获得各种奖项数十个。 

  2014年,鲁卫东被评为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宁夏石嘴山市剪纸大师鲁卫东先生艺术人生】

 

        上海市 世博会书画展宁夏自治区鲁卫东老师剪纸作品获得金奖。 鲁老师靠着扎实的艺术功底,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几分钟内就“变”出一件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这位“魔术师”就是曾经获得“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金奖”的鲁卫东。2月17日,记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手工艺剪纸班见到鲁卫东时,他正教社区居民剪窗花。

  长条桌上摆满了红纸、剪刀、铅笔等。各种样式的“喜”字、惟妙惟肖的花朵、憨态可掬的小羊等剪纸作品生动、有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鲁卫东是剪纸班的义务指导老师。学员们告诉记者,剪纸班一成立就受到很多妇女的欢迎,只要有空,20多名成员就聚在一起剪纸。剪纸班给大家带来了乐趣,还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

  今年52岁的鲁卫东是国电大武口热电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初中毕业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美术,还上了美术班学习,对色彩和构图有了更深的理解。从1985年起,鲁卫东就义务为新人剪“喜”字,30年来,剪了上万幅“喜”字。他剪的“喜”字,形态各异,既有传统的龙凤呈祥样式,也有嵌合时代特色的新样式。

  随着阅历的增长,鲁卫东将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了剪纸作品中,有时为了剪好一幅风景作品,他要跑到40公里以外的地方实地观察。“我想通过剪纸语言来表现石嘴山的风貌,所以我骑着摩托车,从大武口出发到惠农,把沿途景观拍下来,记在心里,这些都带给我剪纸的灵感。如果只看图片,就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剪出来的东西不生动。”鲁卫东说。

  鲁卫东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打算将石嘴山的景点全部用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剪纸,让更多的人认识宁夏、了解宁夏、走进宁夏。(WWW.NXNEWS.NET宁夏新闻网记者  徐佳敏)

          【宁夏石嘴山市鲁卫东:剪纸剪出农村新生活】

        上午十点,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青山公园,活动刚刚开始,新颖的肖像剪纸、有趣的猜灯谜以及工艺精湛的葫芦烫画便吸引市民驻足观看。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鲁卫东的肖像剪纸表演更是引来了过往市民和义工们的赞叹。“这位老人太厉害了,你看他剪出的肖像太像了,几乎每根头发都在一张小小的剪纸中体现了出来。”,“鲁老师,麻烦你也给我剪一张”,“我要和鲁老师合个影……”现场,被民间艺人精湛手艺折服的市民们,把鲁卫东老师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烫画,让很多市民和义工们看了个“稀罕”。一个小小的葫芦上,容下了天地间的大乾坤。动、静物体通过烫画栩栩如生地在葫芦上得以体现,使市民惊叹于艺人对一支小小的电烙笔轻重缓急的准确拿捏。活动现场,一些年轻的市民则在活动设立的“义言义语”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对公益认知和新一年参与公益活动的期许。活动中,最吸引人的当数猜灯谜环节,猜出灯谜的市民在义工的宣传和带动下,有序填写了义工注册表后领取了汤圆、宁夏义工联合会公益宣传品等小礼品。市民王欣猜中了一个灯谜后,由义工带领,填写了一份义工注册表,并领取了一袋汤圆。他开心地说:“在学雷锋日,也是‘全民义工日。

       【民间艺人鲁卫东剪纸作品参展世博会获金奖】

         本宁夏石嘴山党报讯(记者 李媛)说起我市的剪纸能手,不得不提到大武口区的鲁卫东。2月23日,记者了解到,他创作的一幅名为《传承文化添喜庆  巧妇妙手迎世博》的剪纸作品于近期荣获了“迎世博大型公益剪纸艺术展”金奖,并将在上海世博会的展台上展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们展现石嘴山市的传统文化魅力。

       鲁卫东是我市有名的剪纸艺人,近几年,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2009年年底,宁夏剪纸协会邀请他创作世博会参展剪纸作品。经过前期大量准备工作,一个多月后,鲁卫东的剪纸作品终于完成了。原本以为只是参展而已,可没想到新年还没有过完,鲁卫东就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诗画院、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艺术委员会寄来的获奖证书,他的剪纸作品不仅被评为中国迎上海世博会公益书画展金奖,而且他本人也被授予“共和国杰出剪纸艺术家最高荣誉成就奖”荣誉称号。

       记者看到,鲁卫东此次即将参展的剪纸作品构思巧妙,所展现的人物惟妙惟肖。五个头戴花巾的妇女、一个拿着剪刀学习剪“囍”字的小女孩,和凤凰、老虎、世博会标志等剪纸语言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虎年喜迎世博会的主题。

      据了解,这次世博会参展作品将于2月28日至3月28日在国外巡展,3月28日至4月30日在国内一直巡展到5月1日世博会开幕。(编辑:周云) 

      【剪纸传承人鲁卫东——钢笔和剪刀“绘”出石市美景】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鲁卫东,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人物肖像剪纸、即兴剪纸、命题剪纸、蒙眼剪纸……只要给他一把剪刀和一张纸,他就能够很快地剪出一幅图画,景、物、人都行,惟妙惟肖。记者了解到,鲁卫东最近有了新的创作计划:运用钢笔和剪刀,以红、黑两色为主,将石市标志性的景点“复制”出来,告诉所有人:咱石嘴山有多美!